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耿志刚副教授和曾杰教授等人将氟掺杂多孔碳作为催化剂实现高效N2电还原合成NH3。由于氟和碳的电负性差异极大,氟掺杂导致碳原子的电荷分布不均,产生缺电子的路易斯酸碳位点,增强了对质子H的排斥作用,抑制了析氢反应,同时促进了对N2的吸附,提高了N2电还原产NH3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Small Methods: 双原子非贵金属固氮催化剂
吉林大学陈志文、鄢俊敏和蒋青针对氮气活化问题发表署名文章(Small Methods, 2018, 1800291),比较了SAC和DAC的催化活性。作者构建了一个高负载量,高分散性以及高稳定性的催化体系,即选择具有均匀孔分布的C2N作为SAC和DAC的基底。位于C2N孔中的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将过渡族非贵金属原子(Cr,Mn,Fe,Co,Ni)固定在C2N孔中,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使其不易扩散,避免了金属原子发生团聚(简写为TM-C2N,TM2-C2N),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控制制备让金属杂质远离碳纳米管晶体管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成会明、刘畅研究团队通过调控非金属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大小及氧/硅比等,实现了高纯度、无金属杂质的金属性/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进而分别以半导体性和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为晶体管的沟道材料和源漏电极制备出全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