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Benjamin Chee Keong Tee助理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完全可降解的电池,该电池完全由环保材料制成,例如果汁基凝胶电解质和纤维素纸基柔性电极。
InfoMat:一种可穿戴的转盘式复合发电机用于自驱动电子器件
可穿戴的转盘式复合发电机(WRG)可以将人体非连续运动的重力势能转换为转子连续旋转的动能。由于其独特的机械能存储设计,在外力的瞬时激励下,一次人体运动可以产生连续2s的电能输出。WRG可以集成到运动鞋中,为卫星定位、无线传感器、智能手机和小型医疗传感器连续供电。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一种非金属化可拉伸尼龙改性的高性能摩擦纳米发电机
中北大学丑修建教授课题组采用降低材料维度的方法,实现了无纯金属材料情况下的高性能可拉伸摩擦纳米发电机制备,为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光纤微小谐振器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制备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混合模式的微光纤结形谐振的高灵敏度和可穿戴光学传感器。该器件具有PDMS-微光纤谐振器-PDMS的三明治结构,力学灵敏度比普通fibre grating 大一个数量级。可以较好的贴在人体皮肤上,实时监测人体临床和生理信号,如手腕脉搏、呼吸和手指脉搏等。
柔性可穿戴超级电容器的最新进展
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课题组总结了近年来发展的具有优越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的最新代表性技术、成果和活性电极材料,为设计电极和改进电解质性能提供了全面的知识。
柔性自驱动可穿戴传感系统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沈国震研究员在Wiley综合期刊Small上发表了综述性文章,总结了近些年来柔性可穿戴传感及自驱动传感系统领域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用于可穿戴电子的柔性/可拉伸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国震课题组撰写了综述性论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基于蚕丝纳米纤维膜的高灵敏电子皮肤
清华大学张莹莹课题组(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王琪)以蚕丝作为原材料,通过静电纺丝与高温碳化技术相结合,得到了透明的导电碳化纳米纤维膜,基于此,制备了具有高灵敏度(34.47 kPa−1)、高透明度(90.75%)、低检测极限(0.8 Pa)、快速响应时间(<16.7 ms)、可阵列化集成的压力传感器。
中国竹简与柔性锂空气电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瑜教授等受中国竹简的启发,采用编织方式组装了锂空气电池(组)。正极采用喷涂有商业碳的碳绳,负极使用包覆固态电解质的锂带,采取编织方式将正负极编织在一起。